

在遙遠的古村落里,有一位智慧而謙卑的老者,人稱「無為先生」。他整日漫步于山水之間,口中常吟:「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村民們初時不解其意,只當是老者的囈語。
一日,村中遭逢大旱,莊稼枯萎,人心惶惶。村民們紛紛求助於神廟,祈求天降甘霖,卻未見成效。無為先生見狀,不言不語,只是帶領村民們在山間開渠引水,以最樸素的方法解決了燃眉之急。他說:「絕聖棄智,非是不學不思,乃是棄絕浮華之智,回歸自然之道,如此,民利自百倍。」
又一年,村中流行起攀比之風,鄰裡間因小事爭執不斷,親情疏遠。無為先生便講:「絕仁棄義,非無情無義,乃是超越表面之仁,回歸內心之本真。孝慈源自天性,無需外在標榜。」他組織村民們共耕共織,互幫互助,不久,村中又恢復了往日的和諧與溫馨。
再後來,村邊出現了一群盜賊,擾得村民不得安寧。無為先生沒有選擇對抗,而是提議大家「絕巧棄利,盜賊無有」。他教導村民自給自足,不貪不奢,減少對外物的依賴。漸漸地,盜賊發現這裡無利可圖,便自行離去。
歲月流轉,無為先生的教誨如同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村民們開始明白,真正的幸福不在於外在的追逐,而在於內心的平和與滿足。他們學會了「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生活雖簡單,卻充滿了快樂與安寧。
直到有一天,無為先生悄然離世,留下了一片他親手栽種的桃林。每當桃花盛開時,村民們便聚在樹下,講述著他的故事,仿佛他從未離開。而那些關於「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的話語,也成了這個村落世代相傳的寶貴財富,指引著後人走向更加和諧、寧靜的生活。

絕聖棄智心自明,民利百倍國安寧。
絕仁棄義歸真性,孝慈復現家道興。
絕巧棄利身自正,盜賊無蹤世太平。
三者為文難言盡,故令所屬心自清。
見素抱樸守本真,少私寡慾心自靜。
大道至簡行不難,修身齊家國自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