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香格里拉的刀鋪
春雨落下,雲煙升騰。
問了幾家,鑄劍不會,打刀沒問題。
還有是淡季,掌爐師傅們都放假了。
不過尋到一家常作慈善事業的,主人面相和善,覺得因緣合適。
去電相詢,說可以鑄劍。
不過人在昆明,等回來再安排。
香格里拉出產藏刀,因為一些緣起,重鑄武當殘劍得往北。
其實我的故鄉洱源鄧川一帶,在過去都能鑄名刀劍。南詔時出產的鐸鞘、浪劍、郁刃都在這一帶打造。為南詔的崛起和擴張立下了汗馬功勞。
鐸鞘還是南詔王權的象徵,有“天降鐸鞘”之謂也。
洱海鑄劍的爐火早已熄滅數百年,鐸鞘早已不知所蹤。
香格里拉原來稱神川,鑄造工藝也堪稱一絕。試想一千多年前,能在洶湧激盪的金沙江上架起鐵橋,需要高超的工藝,也要有強盛的國力。
能架鐵橋的人,當然能打刀。
小時候,我們這一帶的青年男子,腰間都要別著一把短刀或是匕首,銅包的把,白銅或銀制的刀鞘。用來防身或是割肉剔骨。
我也有過一把。電影《五朵金花》里,阿鵬送給金花一把短刀,作為定情信物。在那個時代,是符合實際的。
後來禁止佩戴管制刀具,公共場合很難見著挎刀富劍的漢子們了。只有在婚禮或是其他重要場合,偶爾得見。
這些年旅遊大熱,香格里拉的藏刀也隨之出名,還有幾個家族在傳承著這門手藝,產品也越來精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