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欄 > 名家專欄 > 杨建伟 >

36.《道德經》原文、釋義和微小說及詩歌感懷

2025-03-11 11:51    作者:杨建伟   來源:杨建伟   VIEW:

原文: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釋義:此章講了一種治國平天下的方式,就是以聰明、計謀去平定天下。你要想收編他,必先使他擴大。要想削弱他,必先使他暫且強大。要想消滅它,必先行與他交好。要想奪取他,必先給予他。這就叫做雖然微妙而又顯明,柔弱戰勝剛強。魚的生存不可以脫離池淵,國家的刑法政教不可以向人炫耀,不能輕易用來嚇唬人。這幾種方式都以武力強勢取天下,一旦取得了天下,就應放棄強勢,將姿態放低,以弱的姿態去表現於民,弱能贏得民心,使民將奪取天下時剛強的印象淡忘。用無為而治的思想治理國家,每個老百姓都像一條小溪,最終會形成大海,君主就像小魚一樣,離不開水。太平時期治國,減少武力、刑罰、苛捐雜稅、這些都危害民眾,不能以武力示天下,這是國之利器,會使民眾遠離你。魚離開了水,就不能生存,天之道也。
36.深淵利器

第一章:風起雲湧

在遠離塵囂的江湖小鎮,有一把傳說中的利器,名為「淵影」。此劍不出鞘則已,一出鞘,則劍氣縱橫,無堅不摧。然而,這把劍卻隱藏著一個驚人的秘密。

小鎮上有個少年,名叫雲逸,他雖年紀輕輕,卻對武學有著極高的天賦和濃厚的興趣。雲逸自幼便聽聞「淵影」的傳說,立志有朝一日要執掌此劍,行俠仗義。

這一日,雲逸在市集上聽聞「淵影」即將在鎮上的拍賣會出現,他心中激動不已,決定前往一探究竟。

第二章:劍影初現

拍賣會上,雲逸目睹了「淵影」的真容。那是一把通體烏黑,劍身刻有雲紋的長劍。當他握住劍柄的那一刻,仿佛能感受到一股強大的力量湧入體內。然而,雲逸也察覺到了周圍異樣的目光。

原來,這把劍不僅是武林至寶,更關乎一個國家的命運。多方勢力都在暗中覬覦這把劍,想要據為己有。

第三章:劍指江湖

雲逸帶著「淵影」踏上了江湖之路。他歷經千辛萬苦,與各路英雄豪傑交手,逐漸領悟了劍中的奧秘。同時,他也發現,這把劍似乎與他有著某種神秘的聯繫。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雲逸得知了「淵影」背後的秘密:這把劍原是一個古老王國的護國之寶,擁有調動國家軍隊的力量。誰掌握了這把劍,誰就掌握了那個國家的命運。

第四章:風起雲湧

消息傳開後,各方勢力紛紛找上門來,想要搶奪「淵影」。雲逸為了保護這把劍,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江湖爭鬥。

在這場爭鬥中,雲逸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遭遇了無數險境。但他憑藉著過人的武藝和智慧,一次次化險為夷。

第五章:國之利器

最終,在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戰中,雲逸成功守住了「淵影」。他意識到,這把劍不僅是武林至寶,更是一份沉重的責任。他不能將這把關乎國家命運的利器輕易示人。

於是,雲逸決定將「淵影」隱藏起來,讓它遠離江湖紛爭。而他,也繼續踏上了行俠仗義的江湖之路,用自己的力量去維護這個世界的正義與和平。

結局:深藏不露

多年後,當人們再次提及「淵影」時,已經很少有人知道它的下落。而雲逸,也成為了江湖中一代傳奇人物。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俠義精神,也讓人們明白了,國之利器,不可輕易示人的道理。
36.微明之道

欲歙必先張其翼,張中微芒隱玄機。

柔能克剛藏深力,剛強易折難久持。

欲弱先強乃真言,盛極必衰是常規。

興衰更迭藏深理,興于廢前是常例。

深諳取予藏智略,先予後取計自出。

微明之道妙難言,細心體悟方得悟。

柔勝剛強非虛談,天道茫茫有定數。

魚游深淵得自在,離淵即死命難駐。

利器深藏不露鋒,慎勿輕示防人奪。

鋒芒太露易招災,含蓄內斂更為妥。

悟透微明行走穩,世間紛擾心不慌。

柔中藏剛韌無比,過剛則易折和傷。

萬物順應天道行,法自然則心神寧。

微明之道銘於心,江湖闖蕩任我行。

剛柔相濟是真諦,陰陽和合最為靈。

深悟此道翱翔遠,天地之間任飛騰。

作者簡介:楊建偉,福建師範大學福清分校文法學院副教授,福州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客座教授、海峽道教學院教授、北京民族醫藥文化研究促進會副秘書長、福清市臺聯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臺灣)華夏群英新聞總編室主任記者。
0

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