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啟超率先把中華與民族結合 梁寒操再期將中華與粥會結團
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的父親宋達將軍,畢生戎馬,軍人風骨,永遠是「國事為先」,這對宋主席影響至深,父子兩代人都為軍人付出。宋達早歲由海軍晉升少尉時,轉任陸軍做到中將,是國軍撤退來台後勤任務 主要執行者,也是安置穩定國軍、和軍眷生活的先鋒官,核實發放軍人補給證、及軍糧按大中小口配給的發明設計者。
曾任陸軍供應司令、聯合勤務總司令部副總司令等職;退役後曾任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副主委、及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秘書長,曾兼任中國文化學院企業管理系主任的宋將軍,原名「揚暉」,與昨晚天成雅聚約集人、佳「暉」國際事業董事長「楊」琳,尊姓和事業體同名,這就是楊董事長經常掛在嘴邊的「緣」。
有緣作為雅集主陪、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季麟連上將,在陸軍晉升中尉,再轉海軍陸戰隊做到上將,聯勤司令任内退役,國民黨原黃復興黨部主任委員;按說1956年4月28日,蔣經國先生就任輔導會副主任委員,並兼代主任委員,也就在同年7月1日,成立國軍退除役就業人員黨部,代名「黃復興」,寓意在「炎黃子孫,復興中華」;另於軍中設置特種黨部,代號「王師凱」,寓「正義王師,凱旋中土」之意。
而宋達當年把政大畢業宋楚瑜送出國留學,到後來去信告知經國先生要愛子回國奉献所學,勸說盡快結束遊學返台,懇切家書中特別指出:「一個“中華”兒女,怎不愛國,國家需要我們,約期回國報效。」前有語重心長,感人至深;後才如瑜得水,遊刃有餘。
再過5天之2025年11月24日,就是我們中國國民黨131周年黨慶的日子,追昔1894年11月24日,本黨總理、中華民國國父、粥會前身世界社扶道人孫中山先生,於美國檀香山創建興中會、亦即中國國民黨的前身,組織革命團體宗旨在“驅逐韃虜、恢復中華”。
泱泱中華、數載千秋。在中國的歷史上,“中華”一詞由來已久,涵義卻歷經變遷;原本華夏族先民建都時,曾因建都的位置,居黃河流域中部,中土而自稱“中華”,意味著 “地處中原的華夏族”。正是梁啟超首次將“中華”與“民族”二詞,結合並率先使用“中華民族”。
“百科全書式的跨時代巨人”梁啟超,1902年在《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講述中,正式提出了“中華民族”的概念,這是“中華民族”一詞,在中國近代史上最早的應用。迨至1905年《歷史上中國民族之觀察》一文中,更進一步深入闡述才指出,我們國族歷經千百年,始有包括漢族在內的多個民族,融合發展而成為中華民族。
1912年國民革命成功,民元中華民國甫肇造,革命領袖孫文中山先生,又於1914年7月8日,在日本東京改組成中華革命黨,黨員多為原興中會、同盟會、及國民黨中的部分成員,自此本黨及民國,都冠上“中華”之名,不能說跟這位梁啟超論述民族融合完全沒有關係,尤其無可否認不曾受到“中華民族”概念關鍵影響。
嗣後本黨還出現一位梁寒操,不少人均誤以跟梁啟超有關,實際上二梁從未見面交集過,卻是同宗同鄉同好同樣傑出。陸炳文在2019年2月19日全球粥會官方網站www.qqzh.org上,以《梁寒操“梁公粥”讓謝東閔齒頰留香直呼好呷》為題,如此直接了當介紹梁啟超和梁寒操:
關於兩位粥賢,梁啟超(1873~1929)與梁寒操(1899~1975)生平事略,確實很容易被混為一談,也就是弄不清楚誰是誰?換言之,二者的確有若干相同之處,彼此異同在於下列6處:1、同樣都姓梁,名字的超與操音又同,姓名中只有第二字相異其趣,然而超人耐操相得益彰。2、同為廣東人,梁啟超籍貫新會縣,人稱梁新會、改革先驅者;梁寒操原籍高要縣,世稱高要才子,力倡黨政革新不成,因易號君猷為均黙。3、梁啟超長梁寒操26歲,前者,來過臺灣一次;而後者,終老於臺北,兩人未曾謀面。
4、梁啟超和孫中山,有過短暫交往;梁寒操卻與孫中山之子、粥賢孫科為摯交,且常在臺北粥會每月例會見面。5、前者飲冰室主人、為清末民初的思想家、政治家、國學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社會活動家、新法學家、書法家及詞彙發明家;後者高要才子,乃政治家、教育家、實業家,曾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黨營中國廣播公司董事長。6、梁啟超世壽57,算是英年早逝,但有子萬事足,著名建築師梁思成克紹箕裘;梁寒操則高齡77,堪稱老有所終,亦有愛女沿襲文脈,即知名華文作家梁上元。
今日陸炳文補上相同之處7、二梁皆有「泱泱大中華」同一觀念。之前的梁啟超愛國歌詞代表作,『泱泱哉我中華』四首,用以讚頌中華大地幅員遼闊、物產豐富的景象。這些詞句,不僅描寫了當時中國的地理與物產優勢,更寄託了梁啟超對國家強盛的期望,希望中華民族能如20世紀的新世界一樣振奮起來。
當時此一中國民間準國歌,為首段詞句簡明原文如下:「泱泱哉,我中華!最大洲中最大國,廿二行省為一家。物產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國言非誇。君不見英、日區區三島尚崛起,況乃堂矞吾中華!」詞作者藉此表達了,對國家的熱愛與自豪感,在中國經歷內憂外患的時刻,試圖喚醒「泱泱中華」之民族精神。
之後的梁寒操「泱泱大中華」觀點,披露文字首見於《中華粥會》(粥文叢刊001,2002年4月印行,刊名四字,採擷吳稚老墨寶集字而成,楷書會名符合稚老筆路)記載:「1999年己卯3月25日,為紀念稚老135歲誕辰,並弘揚『清淡、簡約、雅緻之喫粥文化』,擴大『以文會友、以友輔仁』之宏規,粥集更名『中華粥會』;此一以『中華』為名之人文社團,出自梁寒操昔年鼓勵大家要有『泱泱大中華』的氣魄,從而保持『抱璞守真』的書生本色,才算得體,前賢雋語,自有深意存焉。」
此外根據《明天的粥會:粥集在台50週年紀念專輯》(粥文叢刊065,發行人陸炳文,印行者中華粥會,2005年10月30日出版,524頁),〈細語前塵:粥會大事述略〉單元,1968年1月條亦有載:「梁寒操曾說粥會不應只限於臺北,鼓勵大家要有『泱泱泱大中華』的氣魄。」該單元1999年3月25日條又載:「紀念吳稚暉135歲誕辰粥集上,臺北粥會更名中華粥會,完成梁寒操首倡題名“中華”之宿願。」
有緣就是有緣,梁寒操在大陸時,做過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部長,昨晚雅集在座的主賓宋楚瑜,也曾擔任國民黨中央文化工作會主任、等同中宣部長;雅聚天成粥文會館同處,50天以前的9月29日,我們才在這里約集了粥會精神導師吳稚暉誕辰160周年紀念、粥會前身世界社成立120年紀念雅集、全球粥會.預備軍官聯誼會支持鄭麗文後援會成立大會,成功把復興女俠送進中央黨部當上黨魁。
123載之前的1902年,梁啟超首度把中華與民族結合,成為史稱之中華民族;事隔66個春秋的1968年,梁寒操首倡將中華與粥會結團,成就1999年的中華粥會,陸炳文博士承乏總長至今,超過四分之一世紀掌鍋、捏瓢啜粥緣更逾一個甲子。
「最近我正準備在同一處所,策籌中華將軍教授書畫院成立15年粥會雅集、陸炳文兩岸文化交流遊仙海島詩書發表會、全球粥會支持鄭麗文後援會謝票餐會,借此機會正好提前邀請座眾,屆時以特別來賓身分參加,一俟日期確認,當即奉上專柬,歡迎再續前緣,共襄盛會斯舉。」季上將點名陸博士,作小結報告如上開。昨在場者除了楊琳、宋楚瑜、季麟連、陸炳文之外,尚有丁振東將軍、李祖怡將軍、張齊漢將軍、廖旭東將軍,陳伸維理事長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