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欄 > 名家專欄 > 杨建伟 >

31.《道德經》原文釋義和微小說及感言

2025-03-09 09:11    作者:杨建伟   來源:杨建伟   VIEW:

原文: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哀悲蒞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釋義:擁有精良的軍隊、銳利的兵器和精兵猛將,可這些都是殺人甚速的武器,是不吉祥的東西,人們大都厭惡他,有道之士絕不輕易使用他。遠古的風俗禮制,以左為陽,右為陰,陽是生長之氣,陰是肅殺之氣,左東屬木,草木逢春具有生氣,所以為上;右西屬秋,草木臨秋肅殺為下,此之謂左龍右虎。因此,君子喜歡左為貴,而用兵則相反,兵要威武。左臂弱,力不如右臂,左臂比喻君子以道處事,以文為主,右臂強壯以武為主,所以,用兵則貴右,這是古人用兵的原則。

君子平時以左邊為貴,打仗時以右邊為貴,喜慶的時候,都以左邊為尊上,遇到不吉的凶事才以右邊為尊。兵家以偏將站在左邊,因其不是主將且殺人不多,而上將軍站在右邊,他是主將,居于上勢,在征戰時殺人眾多。在戰爭結束後,要以凶事的喪禮來看待,雙方的國君均要為雙方戰死的將士設喪禮以祭之,因為在戰時,雙方將士各為其主,而人命死傷是動天地泣鬼神之事,戰爭無論勝敗,都要以悲哀之心來祭之,這是對雙方陣亡將士冤魂的安撫,也是汲取戰爭傷亡慘痛的教訓。


31.雲隱之悟:無為而治

雄心初展

在華夏的深山之中,雲隱國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被群山環抱,雲霧繚繞。國君雲澈年少有為,懷揣一統天下的夢想,意圖讓雲隱國威震四方。

但治國之路,遠比雲澈想象的要複雜。他的熱血與決心,並未換來國家的昌盛,反而導致國內矛盾重重,民眾怨言不斷。

智者傳聞

在雲澈迷茫之際,他聽聞了山中智者玄空的大名。傳說玄空能洞悉天機,解答人間疑難。為了尋找治國之策,雲澈決定踏上訪賢之路。

尋訪智者

歷經千辛萬苦,雲澈終於在山谷深處找到了玄空的居所。面對雲澈的困惑,玄空並未直接回答,而是引他至山間溪流旁,以溪水為喻,闡釋了無為而治的道理。

悟道歸國

深受啟發的雲澈,如夢初醒。他明白了治國非一日之功,需順應自然,不可強求。感激玄空的指點後,雲澈滿懷信心地回到了雲隱國。

無為而治

回國後,雲澈開始推行無為而治的策略,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鼓勵農耕與教育。不久,雲隱國便煥發出新的生機,百姓安居樂業,國家也日漸強盛。

終章:雲隱昌盛

雲澈深刻體會到了“無為而治”的真諦。在他的治理下,雲隱國終於成為了人們嚮往的樂土,實現了他心中的夢想。而這段歷程,也成為了後世傳頌的佳話。


31.無題

兵者不祥誡世間,凶器之名萬古傳。

有道之士遠其側,無奈何方涉烽煙。

君子安居常尊左,用兵之際卻崇右。

此器非為德君子,萬般無奈始操演。

恬淡處之心無擾,勝而不驕神自安。

樂殺好戰非正道,此心難容天地間。

吉慶之事尚左位,凶喪之儀崇右邊。

偏將居左司其職,上將居右掌軍權。

殺人眾多心應哀,戰勝亦須喪禮全。

世間紛爭何時休?道心常守得安寧。


作者簡介:楊建偉,福建師範大學福清分校文法學院副教授,福州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客座教授、海峽道教學院教授、北京民族醫藥文化研究促進會副秘書長、福清市臺聯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臺灣)華夏群英新聞總編室主任記者。
0

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