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隱世智者
在遙遠的東方,有一座被雲霧繚繞的神秘山谷,名為「知易谷」。谷中住著一位老者,人稱「易知先生」,他學識淵博,對世間萬物皆有獨到見解,卻從不炫耀,總是以一襲粗布衣裳、一副平凡面容示人。
易知先生常言:「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他的話語簡單明瞭,卻蘊含深意,但世人往往被表象所迷,難以領悟其真諦,更難以付諸實踐。
第二章:少年求學
一日,谷外來了一位名叫楊陽洋的少年,他聽聞易知先生的大名,特地前來求學。楊陽洋聰明過人,卻心浮氣躁,總想著快速掌握世間所有學問,成為人人敬仰的大師。
易知先生看出楊陽洋的浮躁,並未直接傳授學問,而是讓他去谷中的溪邊撿石頭,每日必須撿滿一袋,且需挑選出最圓潤、最光滑的一塊帶回來。楊陽洋初時不解其意,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逐漸發現,挑選石頭的過程,其實是對耐心與細心的考驗,也是對生活細微之處的觀察與感悟。
第三章:知易行難
幾年後,楊陽洋的性子得到了極大的磨礪,他開始真正理解易知先生的話:「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學問是容易的,但將其融入生活,化為行動,卻是難上加難。
易知先生見楊陽洋有所悟,便開始傳授他更深層次的學問。楊陽洋這才發現,原來那些看似簡單的道理,背後卻隱藏著無盡的智慧與奧秘。他開始嘗試著將所學應用於實踐,卻發現每一步都充滿了挑戰,稍有不慎,便會偏離正道。
第四章:聖人懷玉
隨著時間的推移,楊陽洋的學識與修為日益精進,但他始終保持著謙遜與低調。他開始明白,真正的智慧,並非外在的炫耀,而是內心的沉澱與積累。就像易知先生,雖然外表樸素,但內心卻藏著無盡的寶藏,如同「被褐懷玉」。
一天,易知先生將一塊看似普通的玉佩交給楊陽洋,說:「此乃我畢生所學之精華,你且收好,日後必有大用。」楊陽洋接過玉佩,心中涌動著無盡的感激與敬畏。
第五章:傳世之智
楊陽洋離開知易谷後,遊歷四方,用他所學幫助了許多人,也留下了許多傳奇故事。但他始終銘記易知先生的教誨,從不以智者自居,而是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默默傳播著智慧與善良。
多年後,楊陽洋也成為了一位受人尊敬的智者,他將自己的經歷與感悟寫成書籍,流傳於世。人們在書中讀到了易知先生的智慧,也讀到了楊陽洋對「知易行難」的深刻理解。從此,「聖人懷玉」的故事,成為了激勵後人不斷追求真理、勇于實踐的佳話。
------
《知易行難:聖人懷玉》不僅是一部關於成長與智慧的小說,更是一次對人性、學問與實踐的深刻探討。它提醒我們,真正的智慧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時間的沉澱與實踐的磨礪,只有那些能夠堅持不懈、勇于探索的人,才能真正擁有「被褐懷玉」的境界。

70.知易行難
吾言易知又易行,天下卻難知與行。
宗言為本事為君,無知之人難識清。
眾人皆因無知惑,故我之言少人聽。
知我之人本就稀,效我之人更顯珍。
聖人被褐藏美玉,內藏智慧外朴真。
世人皆看外表華,誰知內裡藏乾坤。
知易行難是常理,悟透此言方為真。
願君莫被表象迷,深究內裡方知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