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古老的華夏大地上,有一座名為雲隱的小城,城中住著一位名叫李沐風的年輕書生。李沐風自幼便聰明過人,對儒家經典有著非凡的領悟力,是城中人人稱頌的才子。然而,隨著年歲的增長,李沐風卻漸漸陷入了名與身、身與貨、得與亡的深深思索之中。
一日,雲隱城迎來了一位遠道而來的富商,名叫趙無極。趙無極腰纏萬貫,卻對學問有著濃厚的興趣,他聽聞李沐風的名聲,特地前來拜訪,希望李沐風能為他撰寫一篇能夠流傳千古的文章,以彰顯其商道的輝煌。
趙無極提出的報酬豐厚,足以讓李沐風一家過上富足無憂的生活。然而,李沐風卻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他想起自己曾經讀過的《道德經》中的一句話:「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他深知,若是為了名利而捨棄自己的本心與原則,那麼即便得到了再多的財富與名聲,也終將失去自我,淪為名利的奴隸。
正當李沐風猶豫不決時,他的好友,一位名叫林逸的道士,來到了他的家中。林逸見李沐風滿面愁容,便詢問其緣由。李沐風將自己的困惑一一告訴了林逸。林逸聽後,微微一笑,說道:「沐風啊,你可知『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的道理?人生在世,名利雖好,但過度追求卻會令人迷失自我。你應當堅守自己的本心,不為外物所動。」
林逸的話如同一股清泉,瞬間澆滅了李沐風心中的貪念之火。他恍然大悟,決定拒絕趙無極的邀請,轉而投身於傳道授業解惑之中,用自己的學問去幫助更多的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不久後,李沐風在雲隱城開辦了一所學堂,免費教授孩子們讀書識字。他的學識與品德很快便傳遍了四周,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學子前來求學。李沐風雖然生活清貧,但他卻感到前所未有的滿足與快樂。
而趙無極呢?他雖然用金錢買到了許多文章,但那些文章卻都缺乏靈魂與深度,無法真正流傳千古。最終,趙無極意識到,真正的名聲與榮耀,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他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並決定將自己的部分財富用於公益事業,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歲月如梭,轉眼間,李沐風已成了雲隱城中的一位傳奇人物。他的故事被後人廣為傳頌,成為了激勵一代又一代年輕人堅守本心、追求真我的典範。而那句「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也成為了人們反思人生、追求幸福的座右銘。

古體詩
名身貨孰親,心問難自答。
甚愛藏大費,知足乃無乏。
身外皆浮雲,何須苦掙扎。
知止得長久,逍遙天地涯。
絕句(七絕)
名利身前過眼煙,身隨貨去夢難圓。
知足常樂心無掛,笑看人間萬萬年。
律詩(七律)
名韁利鎖困人心,身外之物何須尋。
貨財雖多難長久,知足常樂是福音。
身強體健精神爽,心寬意廣天地新。
知止不殆方長久,逍遙自在樂無垠。
詞(浣溪沙)
名利身前盡虛妄,貨財難換好時光。
知足常樂心無恙,笑對人間萬事忙。
身外浮云何足論,心頭有夢自飛揚。
知止不殆真境界,長伴青山綠水旁。
現代詩
名與身,誰更親?
在無盡的追尋中我問心。
身外貨財,如浮雲,
聚散無常,難定奪。
甚愛之物,必大費,
藏之過多,反成累。
知足之心,常樂矣,
不辱不殆,方長久。
身隨心動,任逍遙,
名韁利鎖,盡拋掉。
心寬意廣,天地寬,
笑看人間,萬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