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欄 > 名家專欄 > 杨建伟 >

59.《道德經》原文釋義和微小說及感言

2025-03-22 07:33    作者:杨建伟   來源:杨建伟   VIEW:

原文: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根深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釋義:治理天下百姓與敬奉天地,都要愛惜自己的身體,積蓄精、氣、神,使精力充沛,更有利於治理天下。不能荒淫奢華,這是要耗去精神的,結果會昏亂,百姓就會遭殃。有了好的精神,就會真心用無為而治的思想去治理天下,就會種下無量的善因善德,這樣的人上天也會保護他。有了這樣的心境、能力,就難以估計他能力的極限,像這種人就可以擔當治理國家的重任,這樣就抓住了治國的根本。

聖人以正氣、正道治理天下,天下自然就可長治久安,這就好像深山的大樹,高大挺立、根深葉茂、生命旺盛,只要不離正道,就能永存興旺。用忘我無欲的心性去修道,守住真一,懷抱正一之炁,入于虛空境界中,定能達到天人合一,成就正道。具備了這種無法估量的力量,就可以擔負治理國家的重任。有了治理國家的原則和道理,國家就可以長久維持。國運長久,就叫做根深祗固,符合長久維持之道。
59.嗇道治國

第一章:亂世之始

在古老的華夏大地上,曾有一個名為「雲瀾」的國度,它曾是天下最繁華、最安寧的地方。然而,隨著歲月的流逝,雲瀾國的統治者逐漸沉迷於享樂之中,忘卻了治國的根本,導致國家日漸衰落,民不聊生。

在這片混亂之中,有一個年輕的士子名叫李沐風,他自幼便熟讀古籍,深知「治人,事天,莫若嗇」的道理。他目睹了國家的衰敗,心中充滿了憂慮和憤慨,決定挺身而出,以「嗇」之道來拯救這個國家。

第二章:嗇道初現

李沐風深知,要想拯救雲瀾國,就必須從根源上解決問題。他開始四處奔走,宣揚「嗇」的理念,倡導節儉、勤勉、公正,反對奢侈、懶惰、貪腐。他的言辭懇切,行動有力,很快便贏得了一批志同道合者的支持。

然而,李沐風的行動也引起了權貴們的注意。他們視李沐風為眼中釘,肉中刺,多次試圖打壓他,甚至威脅他的生命。但李沐風卻毫不畏懼,他堅信「夫唯嗇,是謂早服」,只有堅持「嗇」之道,才能早日使國家走上正軌。

第三章:重積德之路

在李沐風的不懈努力下,「嗇」的理念逐漸在雲瀾國傳播開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節儉、勤勉、公正的重要性,並開始付諸實踐。國家的風氣開始好轉,經濟逐漸復蘇,百姓的生活也有了明顯的改善。

李沐風深知,這只是開始。他繼續倡導「重積德」,鼓勵人們積累德行,多做善事。他相信,只有德行深厚,才能無堅不摧,無所不勝。在他的帶領下,雲瀾國的人民開始積極行善,國家上下充滿了正能量。

第四章:莫知其極的輝煌

隨著「嗇」之道和「重積德」的深入人心,雲瀾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家變得強大而繁榮,百姓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雲瀾國成為了天下矚目的焦點,各國使者紛紛前來朝拜,學習雲瀾國的治國之道。

李沐風也因其卓越的貢獻被尊為「國師」,他成為了雲瀾國人民心中的英雄。然而,他卻始終保持著謙遜和低調,他深知「莫知其極」的道理,知道國家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第五章:根深固柢,長生久視

在李沐風的帶領下,雲瀾國繼續堅持「嗇」之道和「重積德」的理念,國家的根基越來越深厚,仿佛一棵參天大樹,根深固柢,無論風雨如何侵襲,都能屹立不倒。

雲瀾國的繁榮持續了數十年,甚至數百年。它成為了歷史上的一個傳奇,被後人稱為「嗇道治國」的典範。而李沐風的名字,也永遠地載入了史冊,成為了後世人們敬仰和學習的楷模。

在雲瀾國的歷史長河中,李沐風和他的「嗇道治國」理念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國家前行的道路,也指引著後世人們追求繁榮與和諧的步伐。
59.嗇道治國

第一章:亂世之始

在華夏大地的悠悠歷史長河中,曾有一個名為「雲瀾」的國度。彼時的雲瀾,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是天下最為繁華、安寧之地。城市車水馬龍,集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安居樂業,過著富足祥和的生活。

然而,歲月如白駒過隙,雲瀾國的統治者們在太平盛世中逐漸迷失了自我。他們沉迷於聲色犬馬,整日縱情于享樂之中,將治國的根本拋諸腦後。朝堂之上,奸佞當道,賢才被棄;民間之中,苛捐雜稅繁多,百姓苦不堪言。曾經繁華的雲瀾國,在這般腐朽的統治下,日漸衰落,民不聊生,宛如一座搖搖欲墜的大廈,在風雨中飄搖。

就在這片混亂與黑暗之中,有一個年輕的士子名叫李沐風。他自幼便對古籍經典如痴如醉,日夜苦讀,從書中汲取著古人的智慧和治國之道。他深知「治人,事天,莫若嗇」的道理,明白節儉、克制對於治國安邦的重要性。當他目睹國家的衰敗,百姓們在苦難中掙扎時,心中滿是憂慮與憤慨。他暗暗發誓,一定要挺身而出,以「嗇」之道拯救這個岌岌可危的國家。

第二章:嗇道初現

李沐風明白,要想拯救雲瀾國,就必須從根源上解決問題。於是,他毅然決然地踏上了宣揚「嗇」之理念的征程。他四處奔走,足跡遍布雲瀾國的每一個角落。每到一處,他都慷慨激昂地向人們宣揚節儉、勤勉、公正的美德,旗幟鮮明地反對奢侈、懶惰、貪腐的惡行。

他的言辭懇切動人,猶如春風化雨,滋潤著人們乾涸的心靈;他的行動堅定有力,仿佛一盞明燈,為人們指引著前行的方向。很快,他的一番作為便贏得了一批志同道合者的支持。這些人中,有飽讀詩書的文人墨客,有胸懷大志的熱血青年,也有樸實善良的普通百姓。他們被李沐風的理念和行動所感染,紛紛加入到他的行列中,共同為拯救國家而努力。

然而,李沐風的行動卻觸動了權貴們的利益。這些權貴們平日裡養尊處優,過著奢靡無度的生活,他們視李沐風為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後快。他們多次試圖打壓李沐風,派人暗中監視他的一舉一動,甚至不惜使用威脅、恐嚇等手段,企圖讓他放棄自己的信念。但李沐風卻毫不畏懼,他堅信「夫唯嗇,是謂早服」,只有堅定不移地堅持「嗇」之道,才能早日使國家走上正軌,讓百姓擺脫苦難。

第三章:重積德之路

在李沐風的不懈努力下,「嗇」的理念如同星星之火,逐漸在雲瀾國傳播開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節儉、勤勉、公正的重要性,並開始將這些美德付諸實踐。人們不再鋪張浪費,而是珍惜每一份資源;不再懶惰懈怠,而是努力工作,為國家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不再貪汙腐敗,而是秉持公正,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國家的風氣開始逐漸好轉,經濟也慢慢復蘇。集市上又恢復了往日的熱鬧景象,商賈們往來頻繁,貨物琳琅滿目;田野里,農民們辛勤耕耘,莊稼茁壯成長,豐收在望。百姓們的生活也有了明顯的改善,臉上重新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李沐風深知,這僅僅是一個開始。他繼續倡導「重積德」,鼓勵人們積累德行,多做善事。他常常對人們說:「德行是一個人、一個國家的根基,只有德行深厚,才能無堅不摧,無所不勝。」在他的帶領下,雲瀾國的人民開始積極行善,扶危濟困、尊老愛幼、互幫互助的風氣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國家上下充滿了正能量,仿佛一股無形的力量,推動著雲瀾國不斷向前發展。

第四章:莫知其極的輝煌

隨著「嗇」之道和「重積德」的理念深入人心,雲瀾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家變得強大而繁榮,軍隊紀律嚴明,戰鬥力極強,守護著國家的每一寸土地;科技文化蓬勃發展,新的發明創造層出不窮,文化藝術百花齊放。百姓們安居樂業,生活富足美滿,社會和諧穩定,鄰里之間和睦相處,互幫互助。

雲瀾國成為了天下矚目的焦點,各國使者紛紛前來朝拜,他們被雲瀾國的繁榮景象所震撼,紛紛學習雲瀾國的治國之道。雲瀾國的名聲傳遍了四海,成為了周邊國家效仿的榜樣。

李沐風也因其卓越的貢獻被尊為「國師」,他成為了雲瀾國人民心中的英雄。然而,他卻始終保持著謙遜和低調。他深知「莫知其極」的道理,明白國家的發展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雖然目前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依然每天忙碌於國家的事務之中,為雲瀾國的進一步發展殫精竭慮。

第五章:根深固柢,長生久視

在李沐風的帶領下,雲瀾國繼續堅定不移地堅持「嗇」之道和「重積德」的理念。國家的根基越來越深厚,仿佛一棵參天大樹,根深固柢,無論風雨如何侵襲,都能屹立不倒。

雲瀾國的繁榮持續了數十年,甚至數百年。它成為了歷史上的一個傳奇,被後人稱為「嗇道治國」的典範。而李沐風的名字,也永遠地載入了史冊,成為了後世人們敬仰和學習的楷模。

在雲瀾國的歷史長河中,李沐風和他的「嗇道治國」理念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國家前行的道路,也指引著後世人們追求繁榮與和諧的步伐。每當後人回顧這段歷史時,都會為李沐風的勇氣和智慧所折服,為「嗇道治國」的偉大成就所驚嘆。他們從中汲取著力量和啟示,努力在自己的時代里,創造出更加美好的未來。
59·嗇道治國論

治人之道貴為嗇,事天之心亦需虔。

嗇者方能持長久,早服重積德自足。

德厚如山無不勝,克敵制勝顯神速。

莫測其極深似海,誰人能知此中趣?

有國之母根基固,長治久安賴此途。

根深葉茂枝繁盛,固柢長生久視圖。

大道無情卻有情,順應自然方為吾。

嗇道治國千秋業,萬古長青耀寰宇。

聖人治國遵嗇道,節用愛民如子親。

不尚浮華重實際,無為而治顯高真。

百姓安居樂業時,國家昌盛歲又新。

此乃嗇道真諦意,千秋萬代永傳薪。

作者簡介:楊建偉,福建師範大學福清分校文法學院副教授,福州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客座教授、海峽道教學院教授、北京民族醫藥文化研究促進會副秘書長、福清市臺聯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臺灣)華夏群英新聞總編室主任記者。
0

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