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種有道德之人,有欲之人不可能和他親近,因為他心性空明,不染情慾。你不可能疏遠他,因他慈悲為懷、關愛眾生。你不可將道德用去騙取錢財獲利,騙人最終會被人發現,這也不是道德。你不可能加害於他,因他不貪圖榮華富貴和虛名。有的人在聽了道德之後,根本不往心裡去,棄之不用,實在無緣。之所以道德能幾千年的代代相傳,因為人們認識到了它的珍貴。

第一章:隱者之言
在古老的華夏大地上,有一座被雲霧繚繞的神秘山脈,名為「玄隱山」。山中居住著一位智者,人稱「玄同子」。他年逾古稀,卻童顏鶴髮,眼神中透露出深邃的智慧。
玄同子一生致力於探尋天地之間的奧秘,他深知「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道理,因此總是沉默寡言,只與山中的花鳥魚蟲為伴。然而,他的名聲卻不脛而走,吸引了無數求道者前來拜訪。
一日,一位年輕的書生李逸,懷揣著對智慧的渴望,踏上了尋找玄同子的旅程。他歷經千辛萬苦,終於來到了玄隱山的腳下。
第二章:塞兌閉門
李逸在山中徘徊多日,卻始終無法找到玄同子的蹤跡。他心中焦急,開始大聲呼喊玄同子的名字。就在這時,一陣悠遠的聲音在他耳邊響起:「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你若真心求道,就應塞其兌,閉其門,靜心感悟。」
李逸恍然大悟,他明白了玄同子的意思。於是,他找了一個幽靜的山洞,閉目凝神,開始修煉自己的內心。他摒棄了外界的喧囂與誘惑,只專注於自己的呼吸與心跳,逐漸進入了物我兩忘的境界。
第三章:挫銳解紛
經過數月的修煉,李逸的內心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原本尖銳的稜角被磨平,心中的紛擾也逐一化解。他學會了以柔克剛,以靜制動,對世間萬物都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日,李逸在山中漫步時,無意間發現了一處隱秘的瀑布。瀑布下方,玄同子正靜靜地坐著,仿佛與天地融為一體。李逸心中激動萬分,他終於找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導師。
第四章:和光同塵
玄同子見到李逸,只是微微一笑,並未多言。他帶著李逸來到了瀑布的源頭,指著那潺潺流動的溪水說:「你看這水,它既能滋養萬物,又能容納百川。它不與萬物爭鋒,卻能成就自己的偉大。這就是『和其光,同其塵』的境界。」
李逸深受啟發,他開始學習玄同子的生活方式,與山中的萬物和諧共處,不追求名利,不計較得失。他逐漸融入了大自然,成為了山中的一份子。
第五章:玄同之境
隨著時間的推移,李逸的修為日益精進。他學會了用一顆平和的心去面對生活中的起起落落,無論遭遇何種困境,都能保持內心的寧靜與堅定。
一日,玄同子將李逸叫到了身邊,對他說:「你已經達到了『玄同之境』,無論親疏、利害、貴賤,都無法動搖你的內心。你已經成為了一個真正的智者,可以為天下所貴了。」
李逸聞言,心中充滿了感激與敬畏。他知道,這一切都是玄同子的教導與自己的不懈努力所換來的。他決心將這份智慧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能夠領悟「玄同之境」的真諦。
從此,李逸成為了玄隱山的新一代智者,他的故事也在華夏大地上廣為流傳,激勵著無數人去追求那至高無上的「玄同之境」。

玄同之境
鴻蒙初辟道幽茫,智者緘言意韻長。
巧辯若訥藏睿慧,狂談之輩失玄章。
塞聰閉目塵緣隔,斂欲澄心俗念藏。
挫銳銷芒紛擾息,和光匿彩幻形彰。
千般幻景融幽趣,萬象森羅入浩茫。
玄契同塵親疏泯,浮名虛利夢雲翔。
不耽富貴心常泰,豈戀尊榮志自昂。
過眼繁華皆幻泡,盈懷寂寞亦清芳。
靜觀梅影尋真趣,閒賞蟾光悟妙方。
世事風雲皆入畫,塵途歲月未移綱。
參通妙理超塵外,放曠逍遙任運翔。
翠嶺為朋雲作伴,清溪作侶夢為鄉。
笑看俗世紛紜事,漫品靈臺靜謐章。
此境玄同心已悟,何須俗界苦奔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