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那些善於建立的人,他們的根基穩固,不易被動搖;那些善於堅守的人,他們的執著堅定,不會輕易脫離。正因為這樣的堅守與傳承,子孫後代才能持續不斷地進行祭祀,使家族的精神與信仰得以延續。當我們將這種德行修養於自身時,我們的品德就會變得純真無邪;當我們將它推廣到家庭時,家庭的德行就會充裕有餘;當它在鄉里得到彰顯時,鄉里的德行就會不斷增長;當它在國家層面得到實踐時,國家的德行就會豐盈滿溢;而當它普及於天下時,天下的德行就會廣泛流傳,深入人心。
因此,我們可以通過觀察自身來洞悉個人的修行狀態,通過觀察家庭來瞭解家庭的道德風貌,通過觀察鄉里來把握鄉里的道德水準,通過觀察國家來評判國家的道德狀況,通過觀察天下來洞察天下的道德趨勢。我憑什麼能夠知道天下的情況是如此呢?就是依據這個道理和邏輯。
這段話強調了德行修養的重要性,以及它如何從個人層面逐漸擴展到家庭、鄉里、國家和天下,最終實現對整個社會的道德提昇和影響。

第一章:古城之秘
在遙遠的東方,有一座古老的城池,名為「不拔城」。這座城池歷經千年風雨,卻依然屹立不倒,傳說是因為它的建造者擁有無上的智慧與德行,使得城池如同生根于大地,無法被撼動。
不拔城的城主,是一位名叫李沐風的老人。他年逾古稀,卻精神矍鑠,深受城中百姓的愛戴。李沐風深知城池之所以能夠長久,是因為歷代城主都遵循著一條古老的訓誡:「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這句話,不僅是城池的基石,也是他們家族世代相傳的座右銘。
第二章:少年之志
李沐風的孫子李逸,自幼便對爺爺的話充滿了好奇。他夢想著能夠像爺爺一樣,成為不拔城的守護者,讓城池的德行普照四方。然而,隨著年歲的增長,李逸逐漸發現,不拔城的繁榮背後,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一日,李逸在城中的古籍室翻閱史書,無意間發現了一本塵封的日記。日記中記載了一個驚人的秘密:不拔城曾經歷過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是當時的城主以無上的德行與智慧,化解了災難,使得城池得以倖存。李逸深受觸動,決定要親自探尋這條「善建者不拔」的真諦。
第三章:鄉野之行
為了尋找答案,李逸離開了不拔城,踏上了前往鄉野的旅程。他走過了山川河流,見證了各地的風土人情。每到一處,李逸都會仔細觀察當地的風貌,傾聽百姓的心聲,試圖從中找到德行的力量。
在鄉野的旅途中,李逸遇到了許多挑戰。他目睹了貧困與苦難,也見證了善良與堅韌。他逐漸明白,真正的德行不是高高在上的說教,而是融入生活、貼近人心的實際行動。
第四章:家國之光
經過數月的跋涉,李逸終於回到了不拔城。他帶著從鄉野中學到的智慧,開始著手改革城池的治理方式。他倡導以德行治國,鼓勵百姓互幫互助,共同創造美好的生活。
在李逸的帶領下,不拔城煥發出了新的生機。百姓們安居樂業,城池的德行也如同陽光般普照四方。李逸的舉措不僅得到了城中百姓的擁護,也吸引了周邊城邦的矚目。他們紛紛效仿不拔城的做法,使得整個國家都沐浴在了德行的光輝之下。
第五章:天下大同
隨著不拔城的德行傳播得越來越遠,李逸的聲名也日益顯赫。他成為了天下的楷模,被譽為「不拔之基」的守護者。李逸深知,要想讓天下大同,就必須讓每個人都明白「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的真諦。
於是,他開始四處講學,傳授德行的力量。他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德行的真諦。在他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自己的德行修養,努力成為更好的人。
最終,不拔城成為了天下德行的象徵。而李逸,也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永恆的傳說。他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善建者不拔」的真諦,讓後人永遠銘記在心。

54.德經悟道
善建根基不可拔,善抱信念永不脫。
子孫祭祀綿不斷,修身養性德為真。
齊家之德有餘慶,治鄉之德美名存。
安邦之德豐功偉,平天下之德普恩。
身觀身來心自明,家觀家道興衰情。
鄉觀鄉風民俗變,邦觀邦國治亂清。
天下大觀知興替,道德為本心自寧。
何以知曉天下事,皆因道德在心中。
修身立德為根本,齊家治國展宏猷。
平治天下為己任,道德之光耀千秋。
大道之行無遠近,始終堅守心不流。
德經悟道明真理,普度眾生心無憂。
